信息内容
人可以有残缺的身体,但不会有残缺的生命

    或许是漆黑世界的奋力一掷;或许是疯狂转动轮椅,马拉松比赛抵达终点之时,肉眼也难分辨的激烈冲刺;又或许是宝贝女儿降生了一年,却从不中断训练,几乎未见过女儿一眼的艰辛……

      两个奥运一样精彩,残奥会的赛场,却有更多的瞬间催人泪下。昨天下午,参加里约残奥会的上海运动员、教练员和工作人员凯旋,本报记者对他们进行了独家专访,听他们诉说了一个个“我能!我一定能!”的传奇故事,谱写下挑战命运的最强音。

      [邹丽红]

      轮椅竞速T54级4×400米接力金牌(破世界纪录)女子马拉松金牌

      堪比刘翔的历史瞬间冲线的那一刻,她只领先了0.02秒

      “邹丽红,好样的!祝贺你!”载着残奥健儿的大巴刚刚驶入位于水电路的训练基地大院,教练纵凯一边高声叫好,一边转动轮椅,在人群中寻找着最佳的拍摄角度,黝黑的面庞,瞬间涨得通红。

      “她获得的是一枚堪比刘翔雅典瞬间的金牌,是中国运动员从未有过的成就。”纵凯在上海队带训邹丽红刚刚一年多,“冲刺的一瞬间,她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,我也恨不得从轮椅上跳起来。”

      这是邹丽红的第二届残奥会,她共参加轮椅竞速T54级400米、5000米、4×400米接力和轮椅马拉松4个项目的比赛。在接连拿下T54级400米的铜牌和4×400米接力金牌之后,就连教练也没有对她的最后一项马拉松有太多的期待。因为在这之前,邹丽红世界大赛上的最好成绩也就前三名,加上之前比赛体能消耗巨大,“尽力夺牌”成为邹丽红在本届残奥会最后的目标。

      但出乎所有人的意料,这个喜欢驾着轮椅往前冲的姑娘,爆发出了惊人的能量。“在一个弯道的时候,我超了出来,最后四五公里吧,我就一直压着他们。”面对着基地里前来祝贺的教练、运动员,邹丽红依然特别兴奋,“最后阶段,我的脑子特别清晰,考虑的就是怎么守在前面。唉,如果400米和5000米我的脑子也这么清晰的话,成绩也不会那么差了。”

      没有随队前往里约征战的教练纵凯在一旁介绍,奥运会的轮椅竞速马拉松赛竞争非常激烈,“42.195公里的比赛,1小时38分钟,邹丽红只领先了0.02秒,冲刺变得像百米冲刺一样,太惊险了,最后就是玩心跳、玩脑子。”

      按照伤残等级评定,轮椅运动员被分为T51-T54四个级别。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邹丽红属于伤残等级最轻的T54级别。7年前,25岁的邹丽红入选上海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,在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运动生涯。

      邹丽红每天上午要进行拉手韧带,练哑铃,在健身房里做胸推;到了下午,就要上训练场驾着轮椅跑,每天8公里到10公里是基本的训练量,对于邹丽红而言,因为是长距离选手,跑个马拉松也是家常便饭的事。

      长短距离,不同的训练和要求,让她的双手布满了老茧。轮椅竞速马拉松男女选手总是同场竞技,只是男选手早出发1分钟而已。2015年的全运会上,邹丽红同样是在马拉松比赛中越跑越快,最后阶段冲着男选手大喊:“走开!我来!”

      “我就是喜欢驾着轮椅往前冲的感觉,一切,都是为了自己的梦想而战。”回头望着基地里的小运动员,邹丽红鼓励他们,“下次看你们的!”她表示,自己还有梦想,4年后的下一届残奥会,一定会尽力而为,再来一次飞奔。

      [张亮敏]

      全盲选手36.65米女子铁饼F11级夺冠

      漆黑世界里奋力一掷拉着教练一起登上领奖台感动世界

      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的基地内,欢迎的场面简单而又不失隆重,戴着一副墨镜的张亮敏却只能用耳倾听,无法亲眼所见。

      这是张亮敏连续参加的第4届奥运会,也是她连续两届为上海军团摘得首金。漆黑的世界里,有她一次次的转身、挥臂、使出全身力气的奋力一掷,但更多的时候,她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,一次次的挑战自我。

      “虽然金牌拿到了,但我对自己的成绩并不是很满意。”接受记者采访时,张亮敏非常平静,她很清楚自己的实力,时隔4年再次征战残奥会,就是冲着金牌而去。

      “主要是比赛之前,我的状态太好了,出来得早了。”张亮敏说,“竞技比赛就是这样,兴奋期过了之后,会平缓一下。所以,我并没有展现出最好状态。”

      张亮敏是个85后,在上海的残疾人运动员里论年龄算是小将,但资格却很老。16年的体育运动生涯起步很高,训练开始后的第2年,她就在2002年远南运动会上包揽铁饼、标枪和铅球三个项目的金牌,并在后来的第五届和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揽下铅球、标枪和铁饼三个项目多枚金牌。

      遗憾的是,雅典残奥会和北京残奥会上没有F11级(全盲级)项目,她在残疾程度略轻的F12级比赛中,因为身体条件的先天劣势,输给了有少许视力的对手,仅获得一枚银牌。

      伦敦残奥会终于有了F11级的项目,但就在赛前半年,因为饱受腰间盘突出和肘关节伤病的折磨,张亮敏打电话给教练说:“教练,我不想练了。”所幸,追逐奥运的梦想最终帮助张亮敏坚持了下来,而上天也给予了她最想要的褒奖———一枚金灿灿的奥运金牌。

      张亮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。在完全漆黑的世界里训练和比赛,张亮敏练了14年,从最初找不准方向,到如今一次次掷出超远的距离,她特别感谢自己的教练。里约残奥会上,她拉着教练,一起登上领奖台,感动了全世界的观众。

      “练了14年,刚开始是挺苦的,但就像每天睡觉吃饭,习惯了就好。一开始,我也不是很热爱,觉得很枯燥,但当爱上这项事业的时候,你就会觉得很喜欢,而不会觉得艰苦。”张亮敏说。

      受手指伤病的影响,张亮敏放弃了铅球项目的比赛。她脸上绽放着微笑,自信满满地告诉记者,“4年之后,我的成绩一定会更好!”

      [傅昕瀚]

      TF35级男子铅球冠军

      年幼的女儿几乎从未谋面最苦恼为增重,却怎么也吃不胖

      从跳远到短跑,再到铅球,奥运会上不可能做到的事情,残奥选手傅昕瀚做到了,而且做得很成功。

      32岁的傅昕瀚已经是第4次参加残奥会,项目却分布得很广泛:12年前的雅典残奥会,他夺得跳远银牌;北京残奥会和伦敦残奥会,获得的则是100米、200米短跑的银牌。今年,他主攻铅球,成功把奖牌换了颜色,以15米19夺取金牌。

      傅昕瀚生于徐汇区长桥社区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,刚出生时就因母腹中的氧水渗入大脑,不幸患了上脑瘫症,虽闯过了鬼门关,但其小脑控制活动的神经功能却受到严重损伤,从此落下了左手左脚功能障碍的后遗症。

      虽然身体不便,傅昕瀚的骨子里却充满了运动细胞。学校读书的时候,虽然被“照顾”不参加体育课,但傅昕瀚心里却痒痒的,一个人悄悄地练习跑步。放了学,他最喜欢的运动就是打篮球,脚步移动比不上同学,他就苦练投篮技术。

      2004年雅典残奥会前,与著名田径教练孙海平的一次见面,让傅昕瀚更坚定了信心。走到身高1米92的傅昕瀚跟前,孙海平鼓励他:“你的身材很高,人也长得结实,是块运动员的料子,应该在技术上下苦功,从快速、力量、柔韧性三方面提高。”

      这次前往里约,傅昕瀚报了100米、200米和铅球三个项目。但多年的训练磨损,在他残疾的左脚脚踝处留下了一个骨刺,虽然进行了针灸治疗,但疼痛依旧严重影响了他短跑的训练质量。

      投身体育16年,傅昕瀚还未尝过残奥金牌的滋味,这让他很不甘心。今年5月份,傅昕瀚开始转项,尝试主攻铅球。为了增加上肢力量,一段时间内,他拼命增肥。

      “练了这么多年,多大的苦,我都能忍,技术上我理解也蛮快的,一学就会。但为了增重,吃下去不长肉,让我最为痛苦。要出成绩,只能硬塞,拼了!”傅昕瀚的艰苦付出受了收获,他终于如愿拿到了一枚金牌。

      回到上海,傅昕瀚与教练、队友相聚之后,急匆匆就想回家跑。那里,有他最为思念的亲人———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老婆和女儿。

      “练了16年,我真想过放弃,伤实在太重,年纪也有点了。但女儿的出生,给我带来了动力。”傅昕瀚说,去年女儿出生时,自己正好在多哈参加世锦赛,没能见证她的出生,“这枚金牌,是我送给她最好的礼物。生完,见了有两个星期,然后就出去集训,再也没有见过。”

      [周景景]

      轮椅击剑三冠王

      [邹绪凤]

      轮椅击剑两枚金牌

      向命运挑战的不屈剑客赛前10天,才从落选的阴影走出来

      本届里约残奥会上,轮椅击剑成为中国军团和上海军团的最大亮点之一,周景景一举夺得女子重剑、女子花剑和女子重剑团体3枚金牌,邹绪凤也摘下了女子重剑和女子重剑团体两枚金牌。

      30多个小时的长途飞行过后,终于回到上海,开朗的邹绪凤站在人群中,拼命向队友和教练挥手,笑颜如花。第一次参加残奥会就拿到两枚金牌,邹绪凤创造了历史,她的征程一切都很顺利,状态爆棚,几乎未遇到什么挑战。

      但回忆参赛的过往,却在不经意之间红了眼眶。“花剑我只练了10个月,就在亚锦赛上夺冠,可以直接入围里约残奥会。但6月份名单出来的时候,这个项目上却没有我。”邹绪凤对记者说,她的心情一下子沉重了3个月,“我辛苦训练拼搏出来的,准备了那么长时间,名单上竟然没有我,我就觉得很难接受。”

      直到奥运会出征之前10天,全队到南京备战,邹绪凤才总算从落选的阴影里走了出来,“所以,我最终状态能那么好,能打成这样,非常不容易。”

      与邹绪凤一样,“三冠王”周景景也有过一段迷茫期。2012年的残奥会上,她无缘女子花剑奖牌,连续两年都没有走出奥运会失利留给她的阴影。

      在这种情况下,上海市残疾人体训中心的领导和教练不断给她排解压力,同时不断地帮助她提高技术和心理上的自信,也多次安排她参加国内外比赛来增加比赛经验。教练还设计了情境模拟比赛,包括领先、落后、被罚黄牌等情况如何应对,周景景一点点找回自信。

      周景景和邹绪凤是同乡,老家都是江苏苏州。周景景16岁才接触残疾人体育,邹绪凤也是读到高三,才在朋友的推荐下,来到上海开展训练。长年累月的训练,让她们的手得了腱鞘炎,关注度也完全无法与健全的体育健儿相媲美。

      开朗的邹绪凤又笑了,她毫不在意地告诉记者,“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,把自己展示在最高舞台,展示自己的风采就够了。我喜欢意大利女剑客弗拉明德,我的重剑打法就是在模仿她,经常会看她的录像。但我们与她们又不相同,还是要加入自己的动作,充分地展示自我。”

     

    来源:劳动报

    
用 户 登 录
学生学号:
登陆密码:
所在学校:
  忘记密码
文 章 搜 索 器
关 键 字:
所 在 频 道:
发 布 时 间:
热门文章搜索:大学生  |  简历  |  面试 | 跳槽 | 就业